新闻资讯
2022年,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.63亿

日前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《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等六个方面,力求通过多角度、全方位的数据展现,综合反映2022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。>

互联网医疗用户数据:截至2022年12月,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.63亿,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,占网民整体的34.0%,增长率为21.7%

 

互联网企业加码布局

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。在互联网诊疗方面,2022年3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《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(试行)》,规定了互联网诊疗全流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管,明确了其在医药、医疗、技术等方面的监管要求。该细则的出台,厘清了互联网医疗的边界,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发展方向。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框架的日益完善,满足合规要求的优质医疗服务企业有望获取更多发展机会。

在互联网药品销售方面,9月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》,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、平台责任履行、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。该办法的出台,表明了国家对网络销售药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,推动网络售药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,有利于提升药品网络销售治理水平。

互联网企业加码医疗赛道,数字医疗、健康科技成为布局重点。监管环境的完善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提出了规范化、多元化发展的要求。在此背景下,互联网企业致力于深耕优势领域(如互联网诊疗与药品零售),并不断拓宽业务范围。互联网企业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,以实体医疗为基础,在数字医疗、医疗器械、健康科技等领域开展布局。2022年8月,抖音集团旗下小荷健康增持相关股权,对北京美中宜和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全资控股。9月,京东健康与欧姆龙健康医疗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宣布将在服务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营销等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从产业整体来看,互联网相关领域投融资市场持续发展,但从行业细分来看,资本仍然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、工业互联网及网络设备制造、电商零售、智慧交通领域,对互联网医疗关注相对较少。互联网相关领域投融资事件数的比例分布中,互联网医疗仅占2.2%,从金额占比上看,互联网医疗也仅占1.3%。


线上挂号看病、社保服务在全国普及

疫情期间,在线政务领域有了明显的发展,全国已有30个省(区、市)政务平台小程序提供健康码、核酸疫苗、政务便民服务,2022年有浙江“浙里办”、北京“京通| 健康宝”、上海“随申办”相继上线并转型,办事场景越来越丰富,广东省推出基于车载使用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“粤优行”也涵盖了政务服务、资讯导航、医疗防疫、证照信息等内容。

2022年,全国已有31个省市和地区支持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,年缴费超过8.8亿笔,较2021增长超过16%。27个省(区、市)社保办理提供便捷高效的微信小程序渠道。在所有使用微信支付缴纳社保的用户中,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占比达62%。除社保缴费服务以外,用户还可通过微信城市服务申领电子社保卡、使用医保凭证、挂号看病、打印社保凭证全流程服务。